医院院训:
厚德 博学 传承 创新
医院要闻
孩子厌食、偏食、能吃不长肉?中医多管齐下治疗小儿疳积

经常有家长向医生吐槽:

“现在养孩子太难了!厨房忙成狗,孩子吃两口。”

“孩子吃得不少,但身上的肉却一点都不见长,怎么办?”


无论是孩子不爱吃饭,还是能吃不长肉,都要责之“脾失健运”的问题。大多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长期喂养不当、情志失调,损伤了脾胃,脾胃受阻运化失常,导致营养吸收障碍。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失运则气血不足以濡养全身,致阴阳失调,脏腑失养,就会影响生长发育,形成“疳积”。疳积一旦形成,对孩子的体格发育、免疫力、情志及智力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定要及早干预,以免迁延不愈,变生他病。

治疗小儿疳积,中医药有明显的优势。相比于西医强调营养疗法,中医更强调“运脾”,给予脾胃更多的驱动力,脾升胃降,让全身气血自己动起来。


中医是如何治疗小儿疳积的?

一、内治法


治疗小儿疳积,内服中药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直接对脾胃起作用,且副作用小,可以作为一种长期的疗法。著名的“健脾丸”、“肥儿丸”都是治疗小儿疳积的名方。但是,内服中药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辨证及指导下服用,不建议家长自行购买给孩子服用。

家长们可以在家里给孩子煮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疗汤方:

(一)三星汤

有积食时,可以用三星汤。

三星汤:炒麦芽10g、炒谷芽10g、焦山楂8g(便秘加莱菔子5g)

用法:水煎代茶饮,可加适量麦芽糖调味。

(二)四神汤


无积食时,可以用四神汤。

四神汤:山药10g、茯苓10g、莲子10g、芡实10g。

用法:加适量瘦肉、生姜隔水炖服,加盐调味。

图片1.png

二、外治法

(一)挑四缝


挑四缝首见于明朝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的疗法,对治疗小儿疳积有奇特的功效。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位于第2-5指掌面,第1-2横纹中央。挑四缝是指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挑破四缝穴皮层挤出黄白色粘液,使液尽出,见血为度,再用消毒干棉球拭去。一般挑一次即见效,若黄白色黏液较多,可隔周挑一次,直至无黏液挤出为止。


图片2.png

二)小儿推拿


推拿治疗疳积由来已久,以捏脊应用最广,效果显著。

捏脊又称“捏积”,专为疳积而设。脊为督脉所居,总督诸阳,为阳经之海。捏脊能化积、温阳、通阳、助阳,提升一身之正气,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操作方法:

两手拇指置于脊柱两侧,从龟尾向上推进,边推边以拇指与食指、中指捏起脊旁皮肤,逐渐向项枕部推移,捏至大椎为止。捏数次后,可进行“三捏一提法”,即捏三下提拿一下,以增强刺激。每次操作时间以3-5分钟为宜。晨起捏脊效果最佳。

图片3.png

(三)中药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加以适量液体等调成糊状或制成软膏,再直接贴敷穴位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既具有穴位刺激的作用,也可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治未病科治疗小儿疳积采用本科室自主研发的脾胃方药粉,内含附子、干姜、白术、藿香等中药成分,加以芝麻油调和,具有温脾益气,理气和胃的功效,适用于小儿疳积属脾胃虚寒或寒湿中阻证。

具体选穴:中脘、关元、神阙、天枢、足三里、脾俞等。

(四)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是以王不留行籽贴压于耳部穴位,并加以按揉刺激,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耳穴压豆无创伤、痛苦小、刺激强度适中、持续时间长,小儿易于接受,治疗疳积效果较好。

治疗小儿疳证常用耳穴:肝大区、脾区、胃、肾、腹、便秘点等。


如果家中有脾胃差、生长发育不达标、怀疑有疳积的小朋友,不妨到治未病科找专业的中医师辨证后开中药调理,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挑积、推拿等理疗。

挂号流程:广州市从化区中医医院公众号—就医服务—在线挂号—治未病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