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训:
厚德 博学 传承 创新
医讯
冬病夏治正当时丨一年等一回,7月6日“三伏天灸”开贴啦!

(长按保存图片)

预约开单:从化区中医医院砭石理疗科(行政楼2楼)或门诊1楼挂号处。

贴药地点:从化区中医医院砭石理疗科(行政楼2楼)

温馨提示:为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前往贴药请注意以下几点:

(1)耐心等待、配合现场限流、排队、分批治疗;

(2)自觉佩戴口罩;

(3)配合接受体温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问询;

(4)减少陪同人员。

如有疑问,欢迎垂询:从化区中医医院砭石理疗科,020-87921962。

三伏天灸疗法—“冬病夏治”

天灸疗法,又称“发泡灸”,是将某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制成膏状,敷贴于人体特定的穴位,并持续刺激这些穴位,引起穴位局部皮肤充血,甚至起泡,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以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调节脏腑功能,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帮助调节虚寒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伏天灸疗法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疗法,属于“冬病夏治”即在夏天治疗冬天易患、易发作的疾病。它结合了时间医学、针灸、中药等各方面的优势,操作简便,无痛苦,无毒副作用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这时做天灸,就是利用“天之阳(温热气候)、地之阳(天灸)、人之阳(人体正气)”三重合力,固本扶正,通经络、祛寒湿瘀滞,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伏灸的适应症

适应人群:虚寒体质人群和患者,尤其对虚寒的肺系疾患较为显效。

适应病症:

(1)虚寒的肺系疾患:支气管哮喘、过敏性(慢性)鼻炎、急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体虚怕冷、易反复感冒(虚人感冒)等;

(2)虚寒的消化系疾患:慢性腹泻、慢性胃痛、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小儿厌食(疳积)等;

(3)虚寒的痹症:各种颈肩背痛、腰腿痛、骨关节痛、强直性脊椎炎等

疗程:连续贴三年为一疗程。

@以下情况慎用或禁用

(1)急性发作期疾病。

(2)当天有感冒发烧、咽喉发炎、肺部感染者。

(3)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患者。

(4)女性月经期、孕妇。

(5)素体阳盛湿热,或体质虚热容易“上火”者。

(6)皮肤病或皮肤敏感者,瘢痕体质者禁用。

@贴灸注意事项

一、因个人体质虚寒程度不同和个体皮肤耐受性情况不同,个人皮肤反应有所不同,但一般贴药后皮肤均有发热感,灼痛感。

注意:成人一般贴药时间以0.5~1小时(特别虚寒者可1~2小时),青少年时间酌减以20分钟~半小时,儿童幼儿5~20分钟为宜。2岁以下者暂时不建议贴药。但不必拘泥上述时间,均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不能耐受即可提前撕去药贴。如贴药时间很短却易起泡者,说明阳气未衰(即虚寒并不严重),建议再贴药时调整穴位并缩短时间即可。

二、本法为发泡疗法,去除贴药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红润、微痛甚至水泡、过敏、破损、最后自然结痂,是正常的反应。如果穴位上的皮肤起泡,效果会更好,证明所贴药物已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

注意:起泡后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防止感染,起泡后一定不要抓破以免感染,少量小的水泡可等待其自行吸收或搽烫伤软膏,大水泡可消毒针头刺破抽液,外涂5%碘伏液或紫药水等。对于个别人出现皮肤过敏者,结痂期间瘙痒,局部可外涂皮肤消炎软膏或抗过敏药膏以减缓刺激,必要时到医院处理。

三、治疗后10小时内宜用温水洗澡,贴药后3天内戒食肥甘厚腻和生冷刺激性食物,7天内忌食易化脓或易过敏食物,如鱼虾蟹、生鸡、牛肉、烧鹅(鸭)、花生、韭菜、芋头等。

四、为巩固疗效,避免相关不良反应,天灸期间应注意清淡饮食,不宜嗜吃生冷,以防损伤正气影响疗效;“传统天灸疗法”多选择在背部、腹部、腰部、腿部进行贴药,建议尽量穿着较宽松的衣服,以便贴药操作;贴药后不宜进行剧烈活动以免大量出汗导致药膏脱落弄脏衣物。

@天灸非“通术”,虚寒才对症

高血压等“三高”人群,湿热症、阴虚发热等人士均不适宜天灸,天灸非“通术”,虚寒才对症。另外,天灸需要按疗程治疗,一次见效的疗法不可能。一般以连续贴药3年为1个疗程,建议进行2个疗程。

@天灸贴药别贪多,不宜超过三病种

每次贴药应根据个人病情、体质等每次适当调整穴位,以提高疗效,不建议一次对付过多病种,一般贴药6-8穴,过多将造成药力过甚,反应过度。同时过于分散反而降低穴位刺激,影响疗效,还会造成资源浪费。

供稿:丁悦森

编辑:陈汉钦

校对:武日平

审核:蔡   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