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训:
厚德 博学 传承 创新
健康宣教
热射病频频登上热搜,这份防暑指南请收好!

连日来,全国各地出现高温天气
尤其是进入三伏天以来
气温更是让大家感到“热化了”
不少人一不注意
就可能中暑
“热射病”更是频频登上热搜


什么是中暑?

中暑了又该怎么办?

如何预防中暑?

这份防暑指南请收好!


一、什么是中暑?

中暑(heat illness)是由高温环境或机体散热不良所致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以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点的一种急性疾病。按病情轻重阶段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一定时间后,出现全身疲乏、四肢无力、头昏、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恶心、口渴、大汗、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37℃);如能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稍事休息,短期内可恢复正常。

2、轻症中暑:有先兆中暑表现,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3、重症中暑: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高热,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重症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日射病):

(1)热痉挛:热痉挛患者多为健康青壮年,且已能适应高温者,症状常出现于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之后,使水和盐分过多丢失,可引起四肢肌肉、腹壁肌肉、甚至胃肠道平滑肌发生阵发性痉挛和疼痛。

(2)热衰竭:热衰竭为中暑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产生是由于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故患者面色苍白,皮肤冷汗,脉弱或缓,血压偏低,可有晕厥,并有手足抽搐。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3)热射病:热射病是由于人体受外界环境中热原的作用和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的生理性散热达到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引起体温升高。其典型症状是高温、无汗和意识障碍。体温多数升高,呈高热(核心温度超过40℃)或过高热,亦有低热或体温正常者。皮肤湿冷或大量汗出,或冷汗淋漓,但也可皮肤干燥无汗。可表现为神志清楚,或烦躁不安,或昏迷,或惊厥。神经系统可有手足抽搐、四肢痉挛,共济失调,及颅内压升高体征。中暑高热者可见瞳孔缩小(晚期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11.jpg

二、中暑了怎么办?

1.对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我们应当迅速将病人搬离高温环境至通风良好而阴凉的地方安静休息,解开衣服,给予含盐的清凉饮料。
2.对年老体弱及有脱水、呼吸、循环衰竭倾向者应给予补液治疗。
3.对重症中暑必须立即拨打120进行抢救,迅速降温,纠正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积极防治休克与脑水肿。

22.jpg

三、如何预防中暑?

1.平日里,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注意个人防护及个人卫生,积极锻炼,增强体质。
2.在高温或烈日下工作时,一旦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中暑先兆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处休息,并服用防暑药品和清凉饮料。
3.要注意两类人易中暑:长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或锻炼的人群;体质较差的老人、小孩、产妇等。

四、应对中暑五个不宜:

此外还要注意,对付酷暑高温时应注意以下五个不宜:

1.降温不宜过快。大汗淋漓时,到风扇前揭开衣服猛吹,或拧开水龙头,让冷水直冲而下,实现“快速降温”,是好多人认为爽心的做法。殊不知,这种“快速冷却”的方式,常常会“快活一时,难受几天”,甚至容易引起心梗、脑出血各种危重疾病。

2.空调不宜过冷。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应该不断调节居室温度,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正确的做法是:居室的温度应在26℃~29℃之间不断变换,才对身体健康有利。

3.喝水不宜过量。多喝水是防暑的好措施,可过量饮水也会引起中毒。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大量出汗之后,体内的钠盐等电解质也随之丢失,如果此时大量饮用白开水而未补足盐分就会出现肌肉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

4.衣服不宜过露。保健专家指出,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而酷暑之日,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

5.墨镜不宜过黑。许多人认为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其实,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受到损伤。因此,夏季选择太阳镜的标准,应该是镜片能穿过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