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训:
厚德 博学 传承 创新
中医养生
从化区中医医院中医药法宣传月系列活动③丨中医药科普:纯阳之物—艾叶

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民间还有采挂艾叶的习俗,在自家门口插上一簇艾叶,老辈人认为艾草气味清香,可驱逐蚊蝇、虫蚁,清洁空气,起到辟邪、防病、保安康的作用。


艾叶为菊科蒿属草本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又叫艾蒿叶子、家艾、灸草、医草,是我国南方几乎到处都有的一种芳香类中药植物。《孟子·离娄章》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叶治疗疾病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主要生长于路旁、草地、荒野等处,亦有栽培者。一般夏季花未开时(端午前后)采摘,用艾叶入药,除去杂质及梗(茎名为艾梗,亦供药用),筛去灰屑,晒干,也可晒干后捣碎加工得“艾绒”或混合其他中药成分制成艾条、艾柱是针灸治病的好材料。


一、艾叶的功效主治:

艾叶首载于《名医别录》,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传统医学认为,艾叶苦燥辛散,能暖气血而温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适用于脘腹冷痛、经寒不调、胎漏下血、宫冷不孕等症。临床试验证明,艾叶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止咳平喘、祛痰、抗菌、抗过敏、促进消化、护肝利胆及降压等作用;煎液对某些引起皮肤疾患的真菌及腺病毒、流感病毒等都有杀灭和抑制作用,故外用可祛湿止痒,治疗皮肤瘙痒症。为治疗妇科及皮肤科等疾病的良药。


二、艾草与野艾:

艾草(蕲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又称蕲艾,学名为艾蒿,用药部位是干燥叶,偶见少量枝梗;完整叶片展平后宽而肥大呈卵状椭圆形,多为羽状深裂,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无托叶;叶上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并密布白色腺点;质柔软,气特有清香。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等功效。

野艾(小叶艾)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学名为蒌蒿,用药部位是干燥地上部分;叶片小,呈长披针形或线形披针形,裂片有羽状深裂或浅裂,具抱茎托叶;叶上表面绿色,有极稀疏的柔毛,无白色腺点;香气较淡甚至有一股淡淡的臭味。具有行气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预防流感、祛除蚊子等功效。


三、艾叶:

生艾:直接从艾草上摘取下来的艾叶,采摘的鲜艾叶经过反复的日晒后的干品即为生艾,生艾叶是中药材原料,也是制作陈艾叶、制作艾绒的原料。

陈艾:陈放的艾叶,即每年收存的生艾,以长时间避光储存,使生艾叶慢慢老化,散去艾叶中过多的挥发油,已达去燥气之功。陈放时间应大于一年,三年为佳,更长久则不宜。

熟艾:用陈艾叶经过反复捣碎(粉碎)、筛选而得到的棉絮状的艾绒。


四、和艾叶交朋友:

艾叶沐浴:新鲜艾叶、干品煮水30分钟或放在澡盆中加沸水冲泡5~10分钟,取出艾叶后,加水调至适宜水温给小孩洗澡,有一定的杀菌、逐寒湿、缓解皮肤瘙痒及驱除蚊虫、防痱的功效,可治湿疮疥癣,预防夏天长包、长疖,还能防治感冒。

佩戴香囊:艾叶混搭其他(广藿香、石菖蒲、苍术等)复合的香料,缝入囊中,时时嗅闻,可开窍醒脑,安神定气。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作用妙不可言。

点艾熏香:夏季把采来的艾叶拧成绳,或做成艾棒晒干,在蚊蝇多的时候点燃烟薰,可驱除蚊蝇;或用30g(1~2根左右)的艾条艾熏后开窗通风,可消毒、退湿浊、祛霉气,一周一次即可既。国内很多专家研究证明,艾草烟熏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艾叶泡脚:可有效祛虚火寒火。一般泡到全身微微出汗,不可大汗,之后再多喝一些温水,每周泡2~3天。但要注意禁止在空腹状态下用艾叶泡脚,不然易出现头晕;也不能经常使用,因艾叶泡脚能将虚火寒火往下引,会引起头面部气血两亏,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头痛等。寒湿脚气的人亦宜可将熟艾夹入袜内。


五、艾叶的食用:

艾草除了入汤药内服、沐浴外用外,还可把艾叶加到其他主食当中,做成各式食物,如艾叶汤、艾叶糍粑、艾叶饼、艾叶饺子等,甚至将艾叶用来包米饭直接蒸着吃。

1、母鸡艾叶汤

做法:老母鸡1只,艾叶15g。将老母鸡切块,洗净焯水备用,同艾叶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

主治: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产后虚弱,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失眠多梦,小腹冷痛等患者。

2、艾叶糍粑

做法:艾叶洗净煮水后打成浆,混合糯米粉做成艾叶糍粑或艾叶饼。

主治:温经散寒,止血,止痛;适用于月经不调,宫寒痛经的女性及风湿痹症等患者。

3、姜艾鸡蛋

做法:艾叶10g,生姜15g,鸡蛋,加水适量煮熟后,蛋去壳放入再煮,饮汁吃蛋。

主治:温经散寒止痛。适用于经前或经行中小腹疼痛较剧,经血颜色暗红带血块,畏寒喜暖,腰脊疼痛,便溏者。


六、使用禁忌:

艾叶药性温燥,阴虚血热者,上火者(牙龈肿痛,口腔溃疡、脾气暴躁等)忌用。有小毒,对消化道及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不可过量、长时间服用。

友情链接